謾約
成語(Idiom):謾約(màn yuē)
發音(Pronunciation):màn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守信用,違背承諾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謾約是由動詞“謾”和名詞“約”組成的成語。謾指輕慢、不尊重,約指承諾、約定。謾約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不守信用,不遵守自己的承諾,違背約定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謾約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誠實、不可靠,經常違背自己的承諾或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謾約來批評那些經常說話不算數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謾約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叫田忌,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擅長馬術。一次,田忌和趙國的大臣馬服比賽馬術。田忌的馬水平比較高,但數量不多,而馬服的馬雖然數量多,但水平一般。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田忌和馬服達成了一個約定,每場比賽中,田忌可以選擇自己最好的馬和馬服比賽。然而,在比賽前夜,田忌發現自己的馬數量不夠,而馬服的馬數量很多。為了保證自己能贏得比賽,田忌決定采取謾約的策略。他選擇了自己的最好的馬和馬服的次好的馬比賽,這樣一來,田忌就贏得了比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謾約是一種不誠實、不守信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謾約是由動詞和名詞組成的成語,形式為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謾約,說了很多空話卻從來不兌現。
2. 這個人不可信任,他總是謾約,從不守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謾約的發音(màn yuē)與“滿月”進行聯想,想象一個滿月上寫著“謾約”這個成語,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關于誠信、守信用的文章或故事,來進一步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并學習如何避免謾約的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好要借我玩具,結果又不借了,真是謾約!
2. 初中生:他答應幫我復習功課,結果一直拖延,完全是謾約。
3. 高中生:他承諾過會幫我找工作,但最后卻不了了之,簡直就是謾約!
4. 大學生:他一直說要給我介紹工作機會,可一拖再拖,完全是謾約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