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印
基本解釋
按上指紋。 鄒韜奮 《經歷》三六:“我突然被套上手銬的剎那間,在腦際所閃過的奇特的感覺,和第一次打手印時一樣,覺得這是使我不勝憤怒的侮辱。”
英文翻譯
1.make an impression of the hand as a signature
成語(Idiom):打手印
發音(Pronunciation):dǎ shǒu y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在紙上,留下印記,表示認可或證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手印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在紙上,留下印記,表示認可或證明。這個成語源自古代官府辦事時的一種常見的行為,官員會用手掌或手指按在公文上,留下印記,以證明自己已經閱讀和批準了這份文件。后來,這個行為的含義逐漸擴展,不僅僅局限于官方文件,也可以用來表示認可、證明或接受某種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手印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對某事的認可、證明或接受。比如,當一個人同意某個提議或決定時,可以說他打了手印。另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或事務上有權威或影響力,類似于現代社會中的“蓋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手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辦事的場景。當時,官員在辦理公務時會用手掌或手指按在公文上,留下印記以證明自己已經閱讀和批準了這份文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行為的含義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表示認可或證明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提議打了手印,表示完全同意。
2. 這份合同已經被公司的法務部門打了手印,表示認可和接受。
3. 這封信上沒有領導的手印,意味著他們還沒有看到或批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手印”這個成語與官府辦事時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員用手掌或手指按在公文上,留下印記的情景。另外,也可以將這個成語與現代社會中的“蓋章”類比,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辦公文書相關的成語,如“簽字畫押”、“畫蛇添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批改了我的作業,還給我打了手印,表示我做得很好。
2. 初中生(14歲):我在班級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建議,同學們都打了手印表示支持。
3. 高中生(17歲):學校領導對我們的活動計劃打了手印,表示同意并給予支持。
4. 大學生(20歲):我在實習公司提交的報告上,領導給我打了手印,表示認可我的工作。
5. 成年人(30歲):我在公司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創新方案,領導打了手印表示接受并將其納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