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奬
基本解釋
勸勉鼓勵。《北齊書·崔暹傳》:“ 暹 謝曰:‘此自陛下風化所加,大將軍臣 澄 勸奬之力。’”《南史·循吏傳·郭祖深》:“而郡縣苛暴,不加勸奬,今年豐歲稔,猶人有飢色。” 宋 蘇軾 《表忠觀碑》:“甚非所以勸奬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
成語(Idiom):勸奬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j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鼓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奬是由“勸”和“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勸意味著勸告、勸導,奬表示鼓勵、激勵。勸奬的含義是通過勸告和鼓勵來激勵他人做出正確的行動或取得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奬常常用于鼓勵他人積極向上、努力奮斗。可以在工作場所、學校、家庭等各種場合中使用,以激勵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或改正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相傳,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福祉。一次,孟嘗君聽說國內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但因為缺乏自信而遲遲不肯展示自己的才能。孟嘗君找到這位年輕人,用溫暖的話語勸告他要有自信,鼓勵他要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這位年輕人受到孟嘗君的勸奬后,終于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并在后來成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奬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勸”是動詞,表示勸告、勸導;“奬”是名詞,表示鼓勵、激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勸奬孩子勇敢面對困難,不要輕易放棄。
2. 領導經常給我們勸奬,鼓勵我們在工作中積極進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助記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鼓勵別人的導演,用熱情的話語勸告演員們要展示出自己的才華,激勵他們做出更好的表演。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勸奬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勸奬相關的成語,如勸慰、勸導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勸奬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學校。
2. 初中生:班主任對我們說,要相互勸奬,共同進步,成為優秀的學生。
3. 高中生:老師給我們勸奬,希望我們能夠克服困難,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父母不斷勸奬我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5. 成年人:朋友們互相勸奬,希望我們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