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楫
基本解釋
亦作“ 小檝 ”。短槳。 唐 杜甫 《江漲》詩:“漁人縈小楫,容易拔船頭。”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李群玉》:“輕舟小檝唱歌去,永遠天長愁殺人。” 宋 周邦彥 《蘇幕遮·夏景》詞:“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成語(Idiom):小楫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小心謹慎,小心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楫,楫是船上用來劃船的工具,小楫指小船上的楫,因為小船行動靈活,需要劃船的人小心操作,所以小楫成為比喻小心謹慎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小心謹慎,不敢大意的情況。例如在考試、工作或其他重要場合,我們可以用“小楫”來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楫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據說,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有一次,李斯在秦始皇面前接受審問,秦始皇問他:“你是如何劃船的?”李斯回答:“我只會劃小船,因為小船行動靈活,需要小心謹慎操作。”秦始皇聽后大為贊賞,以“小楫”來形容李斯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一向小楫,從不敢大意。
2. 在面對重要考試時,我們要保持小楫的態度,不可馬虎大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小楫”與小船的劃船工具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小船上劃船時需要小心謹慎地操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小楫類似的成語,如“小心翼翼”、“小心謹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總是小楫地寫字,不敢出錯。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會小楫地復習,以確保不漏掉任何知識點。
3.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們要保持小楫的態度,不可大意。
4. 大學生:在做實驗時,我們必須小楫地操作儀器,以確保安全。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時刻保持小楫的態度,不可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