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尹
基本解釋
(1).官名 唐 初諸郡皆置司馬, 開元 元年改為少尹,是府州的副職。 唐 杜甫 有《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詩。至 宋 ,名存實亡。后為州縣輔佐官如縣丞、典史、吏目、巡檢之類的別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 黎鴻甫 ﹞是 福建 的一個巡檢,署過兩回事……這位 黎鴻甫 少尹明知不得了,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帶了一妻兩妾三個兒子,逃了出來。”
(2).官名。指少詹事。《新唐書·百官志四上》“詹事府”原注:“ 隋 廢詹事府。 武德 初復置。 龍朔 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 武后 興宅 元年改曰宮尹府,詹事曰宮尹,少詹事曰少尹。”
成語(Idiom):少尹
發音(Pronunciation):shǎo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少時擔任官職的人,也可用來形容年輕有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少尹是由“少”和“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少”意為年少,指年輕的人;“尹”是古代官職名,指官員。少尹一詞原指年輕時就擔任官職的人,后來也用來形容年輕有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少尹一詞可以用來形容在年輕時就有出色表現的人,比如在學術、事業或者其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年輕人。在正式場合或者贊美他人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其年輕才華的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少尹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當時,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叫做趙盾,他在年輕時就被任命為尹(一種官職)。趙盾才華出眾,年輕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領導力。因此,人們稱他為“少尹”。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年輕有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少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少”是形容詞,意為年少;“尹”是名詞,指官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年輕時就成為公司的總經理,真是個少尹之才。
2. 這位少尹在學術界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令人欽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少尹”這個成語與“年輕有為”的意思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有為、才華出眾相關的成語,如“英雄出少年”、“少不經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長大后成為一個少尹,為國家做出貢獻。
2. 初中生:他在年輕時就獲得了很多獎項,真是個少尹之才。
3. 高中生:這位少尹在大學期間就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