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國家某年份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單位:億元):A.各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102,第二產業1906,第三產業2630。B.生產稅凈額340,勞動報酬2618,固定資本消耗727。C.政府消費433,個人消費2648,貨物與服務出口474,貨物與服務進口362。D.國民總收入4697,國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種方法計算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缺失項目根據已知數據推算。2.計算有關的結構指標,并據此說明該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答:1、一、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生產法增加值: 102+1906+2630=4638
二、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營業盈余 = 4638-2618-340-727=953
收入法增加值: 2618+340+727+953=4638
三、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出口 - 進口)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433+?+(474-362)缺失項目
國民可支配收入 =國民總收入 +來自國外的凈經常轉移=國內生產總值 +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來自國外的凈經常轉移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4697-(474-362)=4585
2、計算結構指標:第一產業 102/4638=2.2%
第二產業 1906/4638=41.1%
第三產業 2630/4638=56.7%
這個國家的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消費比率=(政府消費 +個人消費)/GDP=3081/4638=66.4% 說明這個國家的消費比較大。
暫無解析
屬于絕密級的統計資料,必須發表時,先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全國性數據由國家統計局批準,地方性數據由地方人民政府統計局批準。
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即相當于具備了統計從業資格。
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是指統計數據要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客觀實際情況,既不存在趨勢性的技術差錯,也不存在故意提供虛假數字的現象。
統計人員依法進行政府統計調查活動時,向統計調查對象出示的有效合法證件包括()。
普查和抽樣調查是兩種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請回答:1.普查和抽樣調查的特點。2.普查的結果比抽樣調查更準確嗎,為什么?3.二者在實際工作中的相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