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9日 (農歷十月十五),北京拍賣大學生科技成果。
1992年11月9日,北京拍賣大學生科技成果,砰!主持人手起錘落,沈陽某制藥廠以四萬元買下天津中醫學院一位大學生研制開發的中藥新品,就此拉開了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獎賽成果拍賣的序幕。
報價、舉牌、落錘,來自一百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們熱切地注視著拍賣臺。十一月九日,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世紀劇場成為大學生推銷知識財富的市場,成為大學生展現創造才能的舞臺。
華東化工學院博士生古宏晨坐在拍賣臺上。他利用工業廢酸研制出的磁粉制備技術填補了我國高檔磁粉生產的空白,在性能上已全面超過日本名牌TDK。現在他正耐心地等待企業慧眼識金。
“高檔磁粉生產技術……采用全國獨家轉讓形式,拍賣底價一百萬元。”主持人話音剛落,九家企業應聲舉起了號牌。一百二十萬、一百五十萬、一百八十萬……多番競價,幾經較量,最后上海油墨廠在大學生們如潮的掌聲中以二百萬元買下了這項技術。
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刻,莘莘學子從這一刻看到了知識的價值;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刻,中國大學生們開始走上了市場經濟的舞臺。上海油墨廠廠長范憲說:“國有大中型企業買下了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獎賽的特等獎項目,買下了中國名學校的名學生的名成果,它必將為我們廠帶來巨大的效益。”
乙巳年九月二十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