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3日 (農歷九月十一),支志明成為港澳地區首位中科院院士。
1995年ll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宣布的新一批院士中,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支志明,成為港澳地區首位當選者。而他37歲的年齡,在579位中科院院士中也是最年輕的。
1982年在香港大學獲博士學位后,支志明便長期從事無機化學基礎研究。在無機光化學、氧化反應及催化機理、生物無機化學等領域做出了系統性、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中國科學院去年頒發給他“國家自然科學獎”。
37歲的支志明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香港讀完小學、中學、大學。支志明現在專注的研究范疇是光化學、不對稱合成材料科學。不對稱合成材料科學的研究,對改善藥品生產技術、降低成本十分重要,并且有助于一些新藥的合成。這類化學研究在國際上頗受關注,競爭激烈。
支教授帶領一些博士生和碩士生從事的研究,成績喜人。他的學術成就在國際上已受到關注和肯定。1994年,他應邀參加了在東京舉辦的第30屆無機配位化學研討會,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等著名教授同臺發表了學術報告,受到好評。支志明還擔任臺灣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的咨詢委員、北京理工大學顧問教授。
面對“九七”后香港即將回到祖國懷抱,支志明選擇留在香港為祖國服務。為了認識和了解內地的社會情況、風土人情和思想觀念,兩年前他就開始與內地學術界接觸,加深了解、互相學習。
這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支志明感到高興,認為這是對青年科學研究者最大的鼓勵。
乙巳年九月十四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