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1日 (農(nóng)歷九月十八),美國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新說。
1993年11月1日,美國地質(zhì)勘測署的科學家在美國地理學會舉行的研討會上提出了新的證據(jù),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隕星撞擊地球產(chǎn)生的沖力。
地質(zhì)勘測署中由加里·蘭迪斯領導的一批科學家對琥珀化石中存留的遠古時代氣體泡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恐龍時代,大氣中的氧含量在200萬至300萬年間從最高時的35%減少到了28%。
蘭迪斯說,雖然現(xiàn)在大氣中的氧含量只有21%,但恐龍時代氧含量下降速度卻比科學家原先設想的高出10至20倍,對所有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構成了巨大的壓力。他認為,恐龍滅絕并非短時期的事件,而是100萬年的漫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