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9年前的今天,1935年10月3日 (農歷九月初六),埃塞俄比亞抗意衛國戰爭爆發。
1935年年底,墨索里尼的部隊估計達65萬人左右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埃塞俄比亞抗意衛國戰爭爆發。法西斯意大利為擺脫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處境,決定侵占埃塞俄比亞,以控制英、法從紅海通向印度的航道,參加列強間的競爭。1934年12月5日,意軍從意屬索馬里對華爾地區的埃軍發動襲擊。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在長期準備后,發起全面進攻。埃塞俄比亞政府號召國民起來保衛祖國。抗意衛國戰爭開始。意大利在東非擁有現代化裝備的軍隊30萬人,埃塞俄比亞皇帝衛隊和各封建主軍隊總數雖有35萬人,但訓練較好的不過萬人。意軍分三路進攻。北路意軍由意大利東非總督德-波諾將軍率領,()從厄立特里亞進攻提格雷省,10月6日占領阿杜瓦,突破北部埃軍防線,11月8日占領提格雷省首府馬卡累。從阿薩布進攻的東路意軍在埃軍的頑強抵抗下進展甚少。南路意軍由格拉齊亞尼率領,從意屬索馬里進攻歐加登,11月8日占領戈臘黑。此后戰事進入僵局。埃軍挫敗意軍速勝企圖。國聯于1935年10月7日宣布意大利為侵略國,但在制裁中沒有把意大利急需的戰略物資石油列入禁運,英、法仍對意大利開放蘇伊士運河。1936年3月31日,在阿散季湖附近的梅丘,埃軍主力被擊敗。5月3日,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5月5日,意軍占領亞的斯亞貝巴。5月9日,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亞,并入意屬東非殖民地。此后,埃塞俄比亞抗戰進入游擊戰爭階段。1937年夏,抗戰部隊領袖在首都附近的安博成立“團結和合作委員會”,選出統一的指揮部和政治領導。至1939年游擊隊已發展到40萬人,控制大部分國土。1941年1月塞拉西率部從蘇丹返國,愛國者起而響應,隊伍迅速擴大。4月6日,英、埃軍隊解放亞的斯亞貝巴。5月5日,塞拉西一世進入首都,埃塞俄比亞復國,抗意衛國戰爭贏得勝利。
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
裝備著坦克、空中力量和毒氣的意大利現代化軍隊的全部兵力被動員起來攻打武備低劣的埃塞俄比亞部落戰士
乙巳年八月十二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