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6日 (農歷九月初七),結束百余年邊界領土爭端 秘厄簽署和平協定。
1998年10月26日中午,秘魯和厄瓜多爾在巴西外交部正式簽署了兩國“全面、持久和平協定”、“貿易及航運協議”等4項文件,從而通過談判結束了100多年來兩國邊界領土爭端。秘魯總統藤森和厄瓜多爾總統馬瓦德還簽署了“巴西利亞協議”。
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5國總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以及美國總統特使、羅馬教皇代表和500多位來自拉美各國的代表出席了簽字儀式。
新的和平協定確立了秘厄兩國邊界的劃分,厄瓜多爾將在秘魯邊境內擁有一平方公里的管轄區和使用亞馬孫河航運通道的權利。協定為兩國走向持久的和平與廣泛的經濟合作創造了條件。[www.LiShiJinTian.com]
秘魯和厄瓜多爾有著1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但是兩國至今在78公里長的邊界歸屬問題上存在著爭端,導致兩國關系經常出現磨擦,甚至在1941年、1981年和1995年爆發了3次軍事沖突。1942年,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美國作為調停國,促使秘厄兩國在里約熱內盧簽署了兩國邊界議定書。此后,厄瓜多爾聲稱此項議定書是在外來壓力下制定的,并在劃定邊界時發現有“地理上的錯誤”而拒絕予以執行。1995年1月,兩國又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發生軍事沖突。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美國作為議定書保證國進行和平斡旋,促使兩國于1995年2月宣布了停火聲明,并開始新一輪的邊界談判。1998年,秘厄兩國首腦6次應邀到巴西利亞,在巴西總統卡多佐的調解下進行直接會談,并根據議定書保證國提出的建議達成諒解,從而為結束兩國長期的邊境沖突、實現和平與合作邁出決定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