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0日 (農歷臘月廿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四點行動計劃。
1949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美國全球戰略的四點行動計劃,并著重闡述了第四點,即對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實行經濟技術援助,以達到在政治上控制這些地區的目的。這就是“第四點計劃”。又稱“開發落后區域計劃”。(前三點計劃是:支持聯合國、戰后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
該計劃對象是發展中國家,是當時實施于西歐的“馬歇爾計劃”的補充。第四點計劃是杜魯門政府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開發援助的政策,屬于美國在第三世界冷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美國提供的經濟、技術援助,幫助穩定非共產黨政權,遏制共產主義的滲透;并確保這些國家以“民主方式”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為美國國內生產力拓展海外市場和原料供應,確保美國經濟安全。
同年6月24日,杜魯門在致國會的特別咨文中對“第四點計劃”的概念作了詳盡的闡述。根據“第四點計劃”,美國國會于1950年6月通過了“援助不發達國家”的法案。到1951年底“第四點計劃”已擴展到33個國家。自1945年7月1日到1967年6月30日,在累計達1172億美元的美國對外經濟和軍事援助中30%以上是給予非共產主義的不發達國家。“第四點計劃”所開創的一系列對外援助計劃,一直延續到今天,對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甲辰年十二月廿一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