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
六盤水簡介
人口:全市總人口291.11萬人 區號:0858 郵編:553000
地理位置:六盤水市轄鐘山區、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四個縣級政區,位于貴州省西部,云貴高東部一、二級臺地斜坡上,界于北緯25°19′44"~26°55′33"、東經104°18′20"~105°42′50"之間
行政區域:全市設4個縣級政區,共轄的個鄉(含50個民族鄉)、3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
六盤水介紹
進入新世紀,西部煤都六盤水在展示高原新城風姿的同時,也在逐漸褪去面紗,顯現出它古老迷人的奇山秀水。從北向南,喀斯特自然風貌、古文化遺址、30多個民族燦爛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猶如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烏蒙大地。在六盤水市中心區,有“地海浮山”之譽的麒麟洞公園;在六枝江風景名勝區,有夜郎古國遺風、亞洲僅有的生態民俗長角苗博物館,有北盤江峽谷奇山異景;有盤縣大洞、竹海風景名勝區,有記載人類起源、進化和環境演變的全國重點文大洞舊石器遺址,有以半部藏經聞名的丹霞山,有徐霞客游記記載的巖溶幽景,有提供古植物演化過程的千株古銀杏樹群等等。加之優越的地理環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條件,為展現六盤水豐富的旅游資源提供了天時、地利。生態旅游是六盤水旅游的一大優勢。在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羅咪期生態旅游度假區,我們領略到了莽莽林海的魅力,只覺整個森林就像一臺巨無霸的自然空調,吐納著沁人心脾的空氣,使人在正午最悶熱的時候竟感到和夜里一樣的幽靜、芬芳、涼爽。六盤水是一塊資源富集的寶地。礦產資源富集,立體氣候明顯,生物資源多樣,旅游資源獨特。礦產資源富集。煤炭遠景儲量829.7億噸,探明儲量137.6億噸,占全省累計探明儲量的26.9%;保有儲量134.8億噸(其中:煉焦用煤87億噸),占全省煤炭保有儲量的26.6%。煤種齊全,分布廣而又相對集中,煉焦用煤比重大,低灰、低硫、發熱量高、易開采。煤層氣200~1500米深資源量11548.8億立方米,極具開發潛力。此外,還有鐵、鉛、鋅、冶金輔料和建筑材料等30余種礦產資源,特別是冶金輔料和建筑材料儲量豐富,組合條件好,品質優良,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土地資源。全市土地面積1494.8萬畝,其中:耕地565.78萬畝,園地4.89萬畝,林地467.33萬畝,牧草地149.11萬畝,城鄉居民用地及工礦用地40.92萬畝,交通用地9.84萬畝,水域12.31萬畝,未利用地244.62萬畝。立體氣候明顯。全市大部分屬于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區。大部分地區日照時數1200~1600小時,平均氣溫13~14℃,年均無霜期230~300天,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雨量集中,氣候垂直分布明顯。生物資源多樣。有農作物及水果類129種,樹種223種,藥用植物701種,牧草514種,魚類22種,家禽牲畜10余種,此外還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旅游資源獨具特色。六盤水山奇水秀,氣候宜人,容民族風情和喀斯特地貌風光為一體的旅游別具一格。具有代表性的有:六枝梭戛長角苗國際生態博物館、????江風景區;盤縣大大洞舊石器文化遺址、高原草場、妥樂千株古銀杏、老廠萬畝竹海;水城野鐘黑葉猴自然保護區、天生橋,以及南開苗族跳花節、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節、壩灣布依族“郎節山”等。此外,境內有南北盤江和三岔河三條主要干流,以及10公里長的支流43條;水資源總量142.1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116.64萬千瓦,可開發量70.53萬千瓦。六盤水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及未來西南地區又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解放后,特別是經過“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建設,六盤水已發展為一個經濟門類較多、社會事業較全面的新興工業城市。已建成水城礦務局、六枝工礦(集團)公司、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城發電廠、盤縣發電廠、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六盤水煤炭機械廠、重慶啤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分公司、貴州勝景化建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大中小型企業,形成年生產原煤2160萬噸、生鐵130萬噸、鋼130萬噸、鋼材100萬噸、水泥175萬噸、電力裝機11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成為六盤水的支柱產業。以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礦泉水、生物制藥為代表的系列綠色產業得到較快的發展,逐步上規模、上檔次,并將成為六盤水的后續支柱產業。市中心城區建成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25萬,規模日益擴大,功能不斷完善。隨著株六鐵路復線、水柏鐵路、內昆鐵路、六盤水南編組站的建成,加上滇黔鐵路、內昆鐵路,六盤水將處于華南、西南鐵路大通道交匯點,形成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廣西入海,東出湖南到華東,西進云南進入東南亞的鐵路大“十”字,六盤水將成為西南地區又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不僅徹底改變西南路網結構,增加路網的靈活性,增加內陸省份與沿海港口城市的聯系,而且對保證鐵路四通八達,安全營運,促進相關地區的物資交流、繁榮市場及發展區域經濟都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