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
-
渾姓來源
渾姓起源 渾(Hún 渾)姓源出有二:
1、《古今姓氏書辨證•二十三魂》記載(節錄):“渾,姬姓。周宣王母弟鄭桓公友。友孫穆公:其子偃字子游,其孫為游氏。游氏之孫罕,字子寬,又別為渾氏。”《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春秋時鄭穆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為氏,稱游氏;游氏之孫為渾罕,生子寬,別為渾氏,此當以名為氏,系出姬姓。”顯然是黃帝后裔。
2、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所改:
①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南北朝時,匈奴渾邪王隨北魏入中原,以渾為氏。
② 據《通志·氏族略》載,吐谷渾部落的后人,簡改為漢姓渾氏。
二、遷徙分布
有據可查目前渾姓約1000多人于河北省泊頭市四營鄉王官屯居住,只有少數人因工作遷出外地。
三、渾姓名人:西夏武功大夫渾進忠、武節大夫渾光忠;唐朝有寧朔郡王渾釋之、中書令渾瑊;五代時有渾解樓等。
渾 瑊:唐朝名將。本名日進(736-800)。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西南)人。鐵勒族渾部。世為唐將。善騎射。十余歲入朔方軍,隨父釋之征戰,勇冠諸軍,授折沖果毅。唐天寶十二載(753年),率部入磧西,破突厥阿布思,遷中郎將。在唐平安史之亂中,從河北節度使李光弼征戰河北,射殺安祿山驍將李立節,遷右驍衛將軍。從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收復兩京(今西安、洛陽),破安慶緒于新鄉(今屬河南),擢武鋒軍使。從副元帥仆固懷恩討史朝義,大小數十戰,功最多,加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仆固懷恩反唐時,率部歸郭子儀,為朔方行營兵馬使,從子儀抵御吐蕃于邠州(治今陜西彬縣)。永泰元年(765年),與討擊使白元光拒吐蕃軍10萬于奉天(今乾縣),率驍騎200沖入吐蕃軍中,擒其將,又引兵夜襲其營,經多次激戰,斬5000余人。大歷二年(767年),從郭子儀討平華州叛將周智光,攻取同州(治今大荔)。八年,率步騎5000與吐蕃戰于宜祿(今長武),初戰失利,旋引軍趨秦原(今甘肅清水東)截擊吐蕃,盡奪其所掠而還。后戍長武城(今陜西長武西北)防秋。十一年,領邠州刺史,擊退吐蕃于方渠(今甘肅懷縣)、懷安(今華池西北)。十三年,回紇侵太原(今太原西南),任都知兵馬使,率諸軍自石嶺關(今山西陽曲東北)以南布防以拒之,回紇引去。十四年,任單于大都護、東中二受降城、振武、鎮北、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使。不久,召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建中四年(783年),涇原軍士嘩變,隨唐德宗出奔奉天,任京畿、渭北節度使,領兵數千抗擊朱泚數萬叛軍的圍攻。在近月無援、城中糧盡的情況下,激勵士卒,浴血奮戰,挖地道、燒云橋,隨機應敵;身中流矢,猶奮戰不退,終保奉天。興元元年(784年)正月,任行在都知兵馬使。二月,李懷光叛變,與朱泚連兵,渾瑊護衛德宗由奉天逃往梁州(治今陜西漢中東)。三月,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朔方節度使、行營兵馬副元帥。四月,率諸軍出斜谷(今眉縣西南)向京畿,大破朱泚軍于武亭川(今武功西北漆水河),斬萬余人,進屯奉天,與屯兵東渭橋的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李晟東西相應,進逼長安。五月,在李晟克復長安同日,攻取咸陽(今咸陽東北)。以功加侍中,封咸寧郡王。九月,任朔方行營兵馬副元帥,與晉、慈、隰行營兵馬副元帥馬燧等合兵進討李懷光。貞元元年(785年)四月,敗李懷光軍于長春宮(今大荔朝邑鎮西北)南。八月,平定河中(治今山西永濟西南)。因功加檢校司空。出鎮河中。三年,奉命與吐蕃相尚結贊會盟于平涼(今屬甘肅),被吐蕃劫持副使以下60余人,渾瑊只身逃脫,入朝待罪。德宗不究,令還河中。四年,加邠、寧、慶副元帥。十二年,進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十五年十二月初二卒。
渾釋之:唐代將領,名將渾瑊的父親。世代為蘭州都督,有將才。后從朔方軍,多立戰功,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封寧朔郡王。廣德(約763-764)時代抵御吐蕃入侵,陣亡于靈武。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