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姓起源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5年蘭州市有把氏人口4800余人,其中以永登縣為多。關于永登縣把氏之起源,近二百年來不斷有族人進行過考察并曾記載過一件有趣的故事。公元1828年,陜西舉行鄉(xiāng)試,考官對來自莊浪衛(wèi)(永登)的考生把先瑋之姓頗為詫異,再三詢問考察,終在《廣?》(姓書)中查到該姓古淵源:把姓本杞東樓公后,杞康避董卓亂,改姓把,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東樓公系后周武王封杞地的夏禹之后裔。考官這才認為把氏“淵源有自,并非貿(mào)貿(mào)(蒙昧不明)為也”。為此,有位文人贈先瑋對聯(lián)云:“西序文明從此始,東樓世澤至今存”。由此可見,永登把氏恭認夏禹為祖,如同恭認黃帝為始祖一樣,沒有錯。但是,永登把氏多不自信系東漢把康或把肅之后,有的家譜序言直言:“非敢借貴胄以為榮”,不敢貿(mào)然認定自己系東樓公之后,同樣也不敢肯定東漢把康、把肅或西魏把秀為祖,認為無據(jù)可考。
在把先進瑋下秋闈前17年,即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大清庠生把乃新修編家譜,其在《把家巷道譜序》中記載:修譜之始,他發(fā)現(xiàn)把氏“所謂姓氏之錫、播遷之緣,及七世以上?R祧茫忽其莫辨也。”為此,他走訪族間老人,在一耄老家中尋見兩件譜牒史料:一折人物圖像,叫作《世襲指揮印結圖》;一本《紅案》,即檔案。《世襲指揮印結圖》;是按明朝土官世襲官職要求制作的“頂輩宗圖”。圖上所繪八人都標明世襲官職緣由和順序:一輩帖木兒,洪武十二年,蒙曹國公(李文忠)選充馬軍,跟百戶鞏卜失杰在涼州沙子溝捉賊,將達民脫脫卜花解官有功,選充總旗,老疾。二輩把都,帖木兒次子(長子有軍功,但病故乏嗣),補役有功,升所鎮(zhèn)撫;洪熙元年在昆侖山雅令闊作戰(zhàn)有功升副千戶;宣德三年在甘州板橋因擒賊有功升正千戶,調(diào)跟魯賢(永登魯土司三世)。三輩把榮,把都長子,襲正千戶。天順元年跟隨魯鑒在野狐城斬賊有功升指揮僉事。成化四年剿滿四(滿俊,平?jīng)鋈耍┯泄ι笓]同知,在任病故。三輩以下世襲者依次為:把璽、把森、把斌、把恩、把宗亮。世襲官職皆為土指揮同知,正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