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
-
冠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羋姓,出自戰國晚期楚國賢者鶡冠子之后,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古賢者鶡冠子,亦被許多史籍稱為“關冠子”,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楚國的一位大學問家,世人稱為賢者,為戰國晚期至先秦時期黃老道學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史籍《漢書·藝文志》中著錄有《鹖冠子》,但僅有一篇。后來的史籍《隋書·經籍志》中則作三卷。到了唐朝事情,韓愈撰有《讀鹖冠子》云十六篇,宋朝時期陸佃作注,序云有十九篇。而今傳陸注本即為三卷十九篇。自清朝以來,許多學者多認為今本《鹖冠子》是《漢書》所錄道家《鹖冠子》一篇與兵家《龐煖》兩篇合成的,因此今本《鹖冠子》三卷分十九篇,可能是原本篇下有節,后遂各自成篇。著名的宋朝學者陸佃曾說,鹖冠子“其道駁,著書初本黃老,而末流迪于刑名。”
在《鹖冠子·學問篇》中,以道德﹑陰陽﹑法令﹑天官﹑神徵﹑伎藝﹑人情﹑械器﹑處兵為“九道”,可知鹖冠子以黃老刑名為本,兼及陰陽數術、兵家等學,這正是黃老一派道家學說的特點。研究戰國晚期到先秦時期乃至西漢早期的黃老之學,《鹖冠子》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鹖冠子》又是一部兵書,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中記載,該書可入兵權謀一類。《鹖冠子·世兵篇》中確實記載了在趙悼襄王三年(公元前242年),龐煖率軍擊敗燕軍、殺其將劇辛這次戰國末年著名的戰役,因此該書在軍事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在鶡冠子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冠氏,世代相傳至今,屬于比較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冠氏邑,屬于以居邑為氏。據史籍《姓纂》記載:“春秋時晉大夫食采于冠邑,以地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冠氏邑(今山東聊城),治所在今冠城鎮,屬毛州。其地住民以地名為姓氏,稱冠氏。
冠邑后在隋朝時期建為冠氏縣,在唐朝時期,唐高宗將其建制遷至今山東冠縣。但作為姓氏起源,冠氏與山東冠縣無關。
第三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漢時期著名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之后,屬于以先祖爵號為氏。霍去病,公元前145~前117年,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著名西漢將領、軍事家。霍去病是漢朝大將軍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衛少兒是漢武帝劉徹的姐姐平陽公主家里的奴婢,在與平陽縣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對于這位青年名將的過早離去,人們都感到無比的悲痛和惋惜。漢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邊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象祁連山的墳墓,并發動隴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靈柩從長安護送到墓地安葬。在為他舉行葬禮時,滿朝文武和平民百姓從長安城內一直排到墓地為他送行,場面之宏大,歷史少有,由此可見霍去病在當時的聲望有多高。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
在霍去病的后裔子孫以及部下將士中,多有因尊崇霍去病而以其爵號“冠軍侯”之首字為姓氏者,即稱冠氏,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