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
期姓來源
期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君主帝乙之子子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子期氏,《左傳·定四年》中記載:“爐,金初宦于子期氏。”子期氏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遠祖為契。契,為商族的始祖,因為他曾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邑(今河南商丘)。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大侯鄉期張莊村有期氏家族400余人。相傳,契是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舜帝賜姓為子。商族后來不斷的壯大,終于在契的第十四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了商王朝。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殷商在第二十七代君主帝乙即位后,將自己的兒子子期封于太原郝鄉(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孫中有以地為姓氏者,稱郝氏;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期氏、子期氏,后子期氏亦省文簡化為單姓期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子姓期氏族人皆尊奉子期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于己姓,出自黃帝裔孫少昊后代己輿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少典氏第十四代、黃帝軒轅氏第三代為少昊。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封遠古五帝之一的少昊金天氏之后的己姓家族的己茲輿期于祈邑(祁邑,今山西晉中祈縣),而后又分封給他莒邑(今山東日照莒縣),己茲輿期在莒邑建了曾經強大一時的莒國,公爵。后來,己輿期又將莒國徙于計邑(今山東膠南)。下傳至己茲輿期之子莒公己丕時,又舉國復歸莒邑。莒國傳至莒紀公己庶其執政時期(公元前?~前610年在位,待考),恢復姓氏為己姓,其后有改為紀氏者。莒國傳三十世,曾一度與超級大諸侯國齊國、魯國、衛國、燕國等抗衡,并在歷史上吞并了鄫國、擊敗了邾國、杞國、州國、鄶國、向國等小國,并曾與魯國、齊國多次抗擊。
到了莒郊公己狂(公元前528年即位,公元前518~前481年復位),總共在位三十七年。之后,進入了戰國時期,莒國國勢已然大衰,根本就無力再與周邊其他諸侯國抗衡,因此史書無載。到了周考王姬嵬十年(楚簡王熊中元年,齊宣公姜積二十四年,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即位之始就發動了攻伐莒國之戰,十分頹弱的莒國在強大楚軍的攻擊下徹底滅亡。然而,楚國距離莒國實在是很遙遠,楚簡王對莒國土地的管控根本就是鞭長莫及,只好搶掠一番撤離。因此,莒國境地終歸近鄰大國齊國所有,齊宣公白撿了個大便宜。在莒國建立后,其王族后裔子孫中即有以開國先祖名字“茲輿期”為姓氏者,稱輿期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期氏、輿氏、茲氏;莒國滅亡之后亦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莒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己姓期氏族人皆尊奉已輿期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魯國單邑宰巫馬施,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周朝時期的官制中,有一種專門掌管養馬并為馬治病的官員,稱為巫馬,也就是馬醫官(獸醫)。巫馬的后裔子孫,有以祖上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巫馬氏。以后大多逐漸省文簡化為單姓巫氏。巫馬施,字子期,又字子旗、子勤,也稱巫馬期、巫馬勤,春秋末期魯國人(一說陳國人),是孔子的學生,他比孔子小三十三歲。巫馬施以勤政、無貪著稱,被后世列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有一次,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知禮嗎?”孔子回答:“知禮。”孔子走后,陳司敗嗤之以鼻地對巫馬施:“我聽說君子無偏私,君子也會偏私嗎?魯昭公娶了同姓的吳國之女,人們叫她吳孟子。如果魯國的國君這樣同宗同姓娶婚都算叫知禮,那誰不知禮呀!”巫馬施就把陳司敗的話轉告給孔子,孔子感嘆地對巫馬施說:“我孔子越位幸運,只要有了錯,別人就會知道。”孔子的學生宓子賤做過單父(今山東單縣)之宰(地方行政長官)。平日,大家只見宓子賤整天彈琴作樂,悠閑自得,根本沒見他走出過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單父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來,宓子賤離開了單父,接替他繼續執政的就是巫馬期。巫馬期為官勤于政務,不稍懈怠,每天天沒大亮,星星還沒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憊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馬期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無不親自處理,也將單父治理好,就是感覺太累了。巫馬期聽說宓子賤治理單父時簡直就不費什么氣力,可單父也一樣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討治理單父的竅門。宓子賤得知師弟巫馬期的來意后,微微一笑,說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竅門呀。只不過我治理單父時憑借的是當地民眾的力量。而你如今治理單父,用的方法是只靠你自己個人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治理地方,當然辛苦不堪,而我是動員了大家的力量,依靠眾人當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巫馬施恍然大悟。
在巫馬期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子期”為姓氏者,稱子期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期氏。東漢明帝劉莊執政時期(公元57~75年在位),敕封巫馬期以七十二子從祀,宋朝時期則再封其為東阿侯。
姬姓期氏族人大多尊奉巫馬期為得姓始祖。
第四個淵源
源出待考,出自秦、漢之際方仙道創始人安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英賢傳》記載,“瑯邪(今山東膠南瑯邪臺)有安期氏。漢有安期生,蒯通友人。”安期生,傳說為古代仙人,現代無安期氏,其后裔子孫皆改為安氏、期氏。安期生,名安期,姓氏待考,瑯琊人(今山東膠南),與漢朝時期著名的范陽辯士蒯徹(《史記》記為蒯通,是避漢武帝諱)為好友,主要活動在秦、漢之際,為名燥一時的術士,方仙道的創始人。
據史籍《史記·樂毅傳》記載,安期曾賣藥海上,受學于河上丈人,學習黃老之術。后游寓萊蕪,隱居在城南安仙村及仙人山一帶,采藥煉丹,吐納修仙,濟世扶困。據傳,在秦始皇東巡時,曾敦請安期,與其交談了三日夜,并賜其金幣數千萬,但安期皆棄之而去。秦朝末期的楚漢相爭時期,安期曾游說于項羽,但因項羽不能用其策,遂辭去,繼續隱居修道養生,收徒授方。安期的知名傳人有毛翕公、樂瑕公、樂臣公、蓋公和漢朝時期的齊國宰相曹參,其著名弟子有受漢武帝劉徹器重的方士臨淄人李少君。漢武帝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人,主要就是找安期。李少君曾對漢武帝說:“安期生,仙者,合則見人,不合則隱”。安期對秦、漢、燕、齊的方士活動、方仙道的形成,以及秦始皇屢遣方士入海求仙求長生不老藥影響很大,成為當時帝王重視、方士尊崇的仙人和中國道教史上的名人。在《史記·樂毅傳》中還稱有人向安期生求長生之道,安期告訴他度世之訣日:“仙道不遠,近到諸身,無思無為,不吐不納,其一充于內而長生飛升矣。勿使汝思慮重重,勞爾之生也。”在《漢書·郊祀志》中記載:“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之,不合則隱。”唐朝時期的大學問家顏師古注:“合,謂道臺也。”據《抱樸子·對借》記載:“安期生……陰長生,皆服金液半濟者也。其止世間,或近千年,然后去耳。”其實安期的仙跡不僅僅在海上,而且遍及全國各地。在史籍《賈氏說林》中記載:“大河之南有人得到過他的大棗,煮之三日始熟,香聞十里,可使死者生,病者起,健康之人食之,則可白日飛升。”在史籍《郡國志》中記載:“其授馬鳴生金液神丹的地方在湖南九嶷山上的紀峰。安期的仙跡還曾到達過廣州,并在斯地飛升成仙,這在史籍《嶺表錄異》中有記載:“廣州城東蒲澗有一處古跡,名為玉舄目,是其飛升之處。”
傳說,安期的后裔子孫和弟子中,有以其名“安期”為姓氏者,今日本的安期氏,均稱自己是安期的后裔子孫。安期氏后代中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安氏、期氏者。
日本、韓國、朝鮮、馬來西亞期氏族人皆尊奉安期為得姓始祖。
注:
安期生,因居于東海安期島而聞名。傳說中,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男女童子入東海尋長生不老藥,即是找尋安期所居的安期島。迄今為止,安期島何在,依舊茫然,只有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記載有:長山劉中堂鴻訓,同武弁某使朝鮮。聞安期島神仙所居,欲命舟往游。國中臣僚僉謂不可,令待小張。蓋安期不與世通,惟有弟子小張,歲輒一兩至。欲至島者,須先自白。如以為可,則一帆可至,否則颶風覆舟。逾一二日,國王召見。入朝,見一人佩劍,冠棕笠,坐殿上;年三十許,儀容修潔。問之即小張也。劉鴻訓因自述向往之意,小張許之。但言:“副使不可行。”又出遍視從人,惟二人可以從游。遂命舟導劉鴻訓俱往。水程不知遠近,但覺習習如駕云霧,移時已抵其境。時方嚴寒,既至則氣候溫煦,山花遍巖谷。導入洞府,見三叟趺坐。東西者見客入,漠若罔知;惟中坐者起迎客,相為禮。既坐,呼茶。有僮將盤去。洞外石壁上有鐵錐,銳沒石中;僮拔錐,水即溢射,以盞承之;滿,復塞之。既而托至,其色淡碧。試之,其涼震齒。劉鴻訓畏寒不飲。叟顧僮頤視之。僮取盞去,呷其殘者;仍于故處拔錐溢取而返,則芳烈蒸騰,如初出于鼎。竊異之。問以休咎,笑曰:“世外人歲月不知,何解人事?”問以卻老術,曰:“此非富貴人所能為者?”劉鴻訓興辭,小張仍送之歸。既至朝鮮,備述其異。國王嘆曰:“惜未飲其冷者。此先天之玉液,一盞可延百齡。”劉鴻訓將歸,王贈一物,紙帛重裹,囑近海勿開視。既離海,急取拆視,去盡數百重,始見一鏡;審之,則鮫宮龍族,歷歷在目。方凝注間,忽見潮頭高于樓閣,洶洶已近。劉鴻訓大駭,極馳;潮從之,疾若風雨。大懼,以鏡投之,潮乃頓落。依此記錄看,安期島當在北海與日本海之間。
第五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云南玉溪市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屬于以為氏。居住在云南省的蒙古族,是元朝時期隨軍至滇后落籍通海地區的。
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十萬大軍經甘肅,進入四川。然后強渡金沙江入滇,結束了大理國在云南的統治,統一了云南。公元1283年在通海境內曲陀關建立了“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現在河西鎮的曲陀關、大寨及今九街鄉的韃靼營成了蒙古軍的主要駐扎地。元朝中后期,蒙古族中的一部分人遷到河西城等地居住,一部分人則遷居鳳山腳下。元朝以后,因受到民族歧視,散居的蒙古人多改為漢族,逐漸融合于漢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住在河西城、韃靼營等地的蒙古族居民則搬遷到鳳山腳下,漁戶村(今興蒙鄉)成為云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
興蒙鄉是1987年經云南省政府批準正式成立的民族鄉,位于通海縣秀麗的杞麓湖畔,鳳山腳下,有五個自然村,其中蒙古族人占98%。云南蒙古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蒙語支。幾百年來,云南蒙古族語言、文字隨著當地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生了變化。現在文字已全部采用漢文,使用的語言是一種特有的、獨立的語言。這種語言的語音系統,大多數的短元音和輔音、語法結構與北方蒙古族語相同,詞匯只有少數與北方蒙古族語一樣。在云南蒙古族的姓氏中,仍保留著旃氏、期氏、奎氏、華氏等具有民族特點的姓氏。
其中的期氏,出自蒙古族圖爾格期氏族,源于古老的蒙古土爾扈特部,元朝初期,該氏族部落隨元世祖忽必烈入駐滇境,后留居駐守于云南地區。到了明朝時期,圖爾格期氏族以先祖氏族名稱的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稱期氏,另有改為漢姓旃氏、奎氏、華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