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
酒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和職業為姓氏者,稱酒氏、酋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姓氏讀音古作qiú(ㄑㄧㄡˊ),今讀音作jiǔ(ㄐㄧㄡˇ)亦可。
第二個淵源
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族后裔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路史》記載:“楚公族有酒氏。”少典氏第二十代、黃帝軒轅氏第九代季連,羋姓,季連氏。其裔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黃帝軒轅氏第五十六代楚頃王襄,名熊橫,遷都于陳。其后有酒氏。
楚頃王襄的后裔子孫中有分封在酒邑者,故址在今江蘇省的楊州市西門一帶地區,遂以邑為姓氏,稱酒氏,,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ǐ(ㄌㄧˇ)。
第三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學官博士祭酒,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朝廷設置博士祭酒官位,總管朝廷教育機構國子學或大學。西晉時期改為國子祭酒,隋朝時期改為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總管。到清朝末期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除國子監,改設學部,將國子祭酒改稱為學部尚書。祭酒,就相當于教育部部長,負責為當朝統治者培養國家良才,首輔帝王國君的子孫。
在祭酒的后裔中,有以祖上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酒氏,世代相傳至今,姓氏讀音作jiǔ(ㄐㄧㄡˇ)。
第四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戰國時期晉國君主晉靜公姬俱酒,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戰國時期的周安王姬驕二十五年(晉孝公姬傾十六年,公元前377年),晉國君主晉孝公逝世,其子姬俱酒即位,是為晉靜公,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君主,僅徒俱虛名而已,因為晉國早在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晉烈公姬止十七年,魏文侯魏斯四十四年,趙烈侯趙籍元年,韓景侯韓虔七年,公元前403年)就已經正式被趙、魏、韓三家貴族勢力瓜分了。晉靜公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77~前352年,為晉國最后一名“君主”,在周昱王(周顯王)姬扁(周安王姬驕)十七年(晉靜公二十六年,韓昭侯韓武十一年,公元前352年),韓昭侯教唆晉靜公的妃子韓妃殺了晉靜公,史稱其為“君悼公”,晉國歷史就此正式結束。
在晉靜公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即稱酒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氏讀音古作qiú(ㄑㄧㄡˊ),今讀音作jiǔ(ㄐㄧㄡˇ)亦可。酒氏族人大多尊奉晉靜公姬俱酒為得姓始祖。
第五個淵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甘肅酒泉郡,屬于以居邑名稱漢化為氏。傳說,在漢朝時期,棲息于西北的匈奴民族曾在今甘肅地區酒泉郡鑿井,開掘的井水味道居然如酒一樣,于是當地人就以酒為姓氏,稱酒氏,后逐漸漢化,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
源于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阿爾吉氏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烈女傳》記載,滿族阿爾吉氏,漢姓為酒氏。今滿族中的阿爾吉氏,實際上源出唐朝時期西突厥后裔的一個分支烏揭人,歐洲史其稱為阿爾吉帕人(Argippaei)。唐朝高宗李治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部落被唐朝大將軍蘇定方所滅,其部落可汗阿史那·賀魯被俘虜。之后,西突厥族人大多被分散內遷,后逐漸融合于漢族、蒙古族之中。當時還有西突厥的余部分為西遷、北遷兩部分:西遷之民主要居于阿爾泰山西側,以游牧為生,史稱烏揭人,后成為維吾爾民族的先民之一;而北遷之民即為金國時期的女真族阿爾吉部,滿語為Argi Hala,漢義“酒”,世居吉林長白山地區。
清朝中葉以后,滿族阿爾吉氏多冠漢姓為酒氏、吉氏等。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